小麦及其制品虫害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

2019-10-11

1.小麦生虫原因
1.1小麦吸湿能力较强:小麦种皮较薄,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小麦的吸湿性能又因品种不同而异,红皮小麦皮层较厚,吸湿较慢;白皮小麦皮层较薄,吸湿性较强;软质小麦吸湿能力强于硬质小麦。
1.2小麦后熟期较长:新收获的小麦,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甚至2~3个月才能完成后熟期。新麦入库后,由于生理代谢旺盛,常易导致粮堆发汗、升温,如不及时检查发现和采取措施,就会造成粮面结露霉烂。
1.3小麦抗虫性差:小麦是染虫率较高的粮种,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象、麦蛾等危害严重。
1.4小麦成熟、收获、入库正是夏季,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2.小麦防虫措施
2.1严格控制水分:由于小麦吸湿性能力强,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
2.2热入仓密闭储藏:小麦有较高的耐热性能,其蛋白质和呼吸酶具有较高的抗热性,小麦经过一定的高温,不仅不会丧失生命力,而且能改善品质。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由于小麦含水量和带菌量的降低,呼吸强度大大减弱,可使小麦长期安全储藏。具体方法是:利用夏季高温曝晒小麦,注意掌握迟出早收,薄摊勤翻的原则,在麦温达到42℃以上,好是50~52℃,保持2小时,然后迅速入库堆放,平整粮面后,用晒热的席子、草帘等覆盖粮面,密闭门窗保温。做好热密闭贮藏工作,其一是要求小麦含水量降到10%~12%,其二要求有足够的温度和密闭时间,入库后粮温在46℃左右,密闭7~10天;粮温在40℃左右,则需密闭2~3周。
2.3低温贮藏法:低温贮藏是小麦安全贮藏的基本途径。小麦虽耐温性强,但在高温下持续贮藏,会降低其品质。而低温贮藏,则可保持品质及发芽率。利用冬季低温,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降温,然后趁冷密闭,对消灭越冬害虫,延缓外界高温影响,效果良好。另外,利用地下仓贮藏小麦,也能延缓小麦品质劣变。 
2.4自然缺氧贮藏 目前国内外使用广泛的方法还是自然缺氧贮藏。对于新入库的小麦,由于后熟作用的影响,小麦生理活动旺盛,呼吸强度大,极有利于粮堆自然降氧。实践证明,只要密闭工作做得好,小麦经过20~30天的自然缺氧,氧气浓度可降到1.8%~3.5%,可达到防虫、防霉的目的。如果是隔年陈麦,其后熟作用早已完成,而且进入深休眠状态,呼吸强度很弱,不宜进行自然缺氧,这时可采取微生物辅助降氧或向麦堆中充二氧化碳、氮气等方法而达到气调的要求。长种子寿命,保持品质有一定的好处。
小麦粉生虫原因及防治措施 
1.小麦粉生虫原因
1.1面粉贮藏不当:地处潮湿多雨气候条件下面粉加工企业,由于受贮存条件限制和影响,极易造成面粉仓库被虫害侵蚀,而害虫几乎不进行冬眠,只要条件合适,害虫繁殖速度就很快,面粉厂害虫主要有米象,谷象,谷蠹,赤拟谷盗,螨类等,这些虫卵在温度和湿度较高环境下易于发育生长而污染面粉,温度和湿度增高会导致产生污染时间缩短。
1.2原料污染,面粉制备需用各种不同小麦进行搭配,如新麦、陈麦搭配,而陈麦往往会带来成虫和虫卵,这些成虫不断爬行又给新麦带去虫害,尽管在麦子贮存过程中非常注意防虫,但成虫易除,虫卵却因看不见、摸不着而被忽视,成为漏网之鱼,一旦采用这种带有虫卵麦子进行加工,成品面粉就自然而然成为次品粉。原粮水分高、杂质超标是害虫繁殖的温床。
1.3生产环境及设备污染:由于车间角落及设备的内部缝隙等隐蔽处清洁不彻底,虫卵就会孵化,这些卵以及孵出来的幼虫,成虫(含碎片)就会进入成品面粉中。
总体来说面粉中的害虫来源:(1)原料感染。(2)粉仓、及设备管道熏蒸不彻底。(3)面粉温度高,滞留仓内时间长,螨类、微生物、虫卵作用的结果。面粉中的害虫危害:(1)污染面粉,排泄物引起异味,使脂肪交值升高,引起面粉酸败。(2)面筋下降,蛋白下降营养大打折扣(3)引起局部面粉内部位发热、结块、霉变。
2.小麦粉防虫措施
2.1分离:分离法就是通过筛分面粉,将面粉中害虫用筛子分离出来,这种方法可除去面粉中成虫和幼虫,但虫卵却随面粉一起通过筛孔。
2.2撞击:撞击杀虫机通常是串联在筛分机后作为面粉装包或散装发放之前面粉终处理,以确保产品无虫,撞击杀虫机喂料率如果小于等于机器产品和打击速度保持在推荐水平时,可有效消灭全部昆虫,包括虫卵。
2.3采用1.5g/立方米剂量磷化铝片剂缓释熏蒸密闭储藏面粉, 经过梅雨和高温季节, 均达到不生虫,不发热霉变,不成团结块,品质和食味明显优于常规保管。符合目家食品卫生标准,是目前面粉过夏较理想的方法。
2.3一年四季都搞好清洁卫生,不仅仅是简单的清扫设备表面及地面、室内卫生。而是要在停机检修的间隙将设备的各部件(主要是管道、磨粉机、粉仓等各部位)能打开的全部打开,采用敲打、毛刷扫、风管吹各种手段将内部的粉屑、残渣清扫出来,集中起来统一熏蒸。这项工作虽是复杂、繁琐,但却是防治害虫的基础。每年进行一至两次药物熏蒸(对粉仓、绞龙管道、方筛和磨粉机等所有生产流程部位)以彻底杀死害虫。
2.4粉仓内的面粉夏季不应超过15~20天,应及时打包。保持面粉仓库的湿度、温度。减少夏季高湿环境门窗开放引起的空气对流,切断害虫传播途径,消灭温差引起的结露
2.5原粮的控制:控制水分及杂质含量。
2.6保持储存环节低温,夏季仓房采取避光、降温、除湿、通风等措施。相应延长卵的孵化时间。
2.7定期在车间角落及面粉库四周角落喷洒放虫药剂,减少外界害虫的感染几率。
2.8切断传播源:小麦(原料)粉仓及面库,天长日久积累的粉屑。面库航车、轨道高空上及面粉输送通廊的清扫问题,成虫善飞,喜食面粉散发的新鲜气味。
2.9将面粉车间度夏熏蒸作为生产储存环节重要的一环,作为一项长期制度,搞好熏蒸前后的准备工作;将平时车间、仓库的卫生清扫防疫工作纳入一个新的高度予以重视。
总之,消灭面粉中的害虫是个综合性的防治工作,主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